秋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有哪些易高发的传染病?如何预防,让孩子远离传染病?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场所,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主要以发热、咽痛、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水痘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自发病前1-2天就具有传染性,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度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水疱,周围明显红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学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少数情况可由腺病毒引起,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人群普遍易感,虽然感染发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免疫力持久性较差,容易发生再次感染。患者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以结膜高度充血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强烈的异物感、眼睛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耳前会出现淋巴结异常肿大,有压痛。早期分泌物为水性,继而为粘液性,有时在眼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症状。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烧,手、足、口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传播途径多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是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按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等,导致腹泻,呕吐,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麻疹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症状是首先发热(高热39°C以上)、咳嗽、流涕、眼结膜炎,3-4天后出现皮肤红色斑丘疹,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猩红热
猩红热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带菌的用具传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居多。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急,发热可达39”C左右,有咽痛、吞咽痛,第2日出现皮疹。开始出现在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疹退后开始脱屑。
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防范?
1
常通风
户外空气状况良好时,增加开窗通风频次,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2
不聚集
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避免在人多密集处久留,不得不去时请规范佩戴口罩。
3
捂口鼻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
4
勤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最好用洗手液或肥皂、香皂,流动水洗净,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等部位。
5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据天气变化酌情加减衣物,多食用富含高蛋白、维生素食物,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6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