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正文

成尚荣:写课,从“笨”走向“智”

时间:2024年11月01日 08:21    作者:    点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发出的声音总能掀起改革的波浪,因为他发出的声音是个召唤性结构,具有专业引领性和变革牵引性。最近,他提出教师要写课,将写课作为教学必不或缺的环节,构建了教学的完整链条。大家都赞同,而且积极回应,有些专家、教师还写了文章,写得都很好,对我们启发很大。

说到写课,我自然想起了一位特级教师贲友林。他在校长闫勤的支持下,提出学生上课要做到四会,即我会听,我会想,我会做,我会评。

我去听过他的课,课上学生高度投入,处在专注、紧张的智力劳动状态中,无须进行纪律教育,无须说些与教学无关的话,教学时间的价值得到最优开发。他们提出的四会建立了教学新纪律、新秩序、新状态。

在我看来,贲友林把每一堂课都上成了改革实验课、示范课,每堂课结束都要回放、反思、提出改进设想。

他从20022月开始写教学手记,至今已写了22年之久,整理出版了7本教学专著,他的视频号取名为笨老师的数学课。他下了功夫,却练就了硬功夫,增强了真本领,生成了大智慧。他真正将上好每一堂课落到了实处,好课确保了教学的高质量。

贲友林的教学手记就是写课。这样的写课带来了许多启发。

其一,写课要克服应付感,增强自觉性。

写课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写课的缺失断裂了教学链条,让教学全过程有了缺损。写课不是上级的要求,而是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本身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对此,我们需要有深刻的认知,写课需要教学自觉。

贲友林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无论繁忙或悠闲、疲惫或轻松,这是我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这是我给自己选择的路径,因而从不让自己停歇一步。一路走来,充满了情感上的焦虑、认知上的挣扎、意志上的动摇······”但是,他都坚持了,提升了教学自觉。

教学自觉是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动力源泉,其本质是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有了教学自觉,对于写课才不会应付,不会拖拉,也不会找个理由为自己不写开脱。

道理是不言而喻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我们怎能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呢?

其二,写课要克服负担感,增强责任感。

写课的确可能让人有负担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上完课,自己回想回想,暗地里筹划筹划,也不错啊,何必一定要写课呢?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个问题,写课不是外加的。它原本就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视作额外任务,而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应有责任,责任感可以抵制、消除负担感。

第二个问题,如何对待负担。实事求是地说,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负担感,负担是一种压力,但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人总是在挑战中成长起来的。正确对待负担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第三个问题,责任源自内心的深刻认知。责任会逐步形成一种意愿,意愿会转变为一种价值追求,责任是一种内驱力。这样的负担逻辑会使教师积极挑起担子。

其三,写课要克服焦虑感,增强亲近感。

贲友林这样描述写教学手记时的内心感受:教学手记是一种记录,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记录自己的教学思考,记录学生是怎样学的,记录自己是怎样教的,记录我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

他还说,上课后的记录,就是与自己对话,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我不仅找到了适合我自己的备课方式,而且让我养成了过内心生活的习惯

我相信贲友林开始也有过焦虑,不知从何写起,况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会找不到新鲜感,焦虑自然就会产生,这很正常。但是,当与内心对话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站着一个个活泼的儿童,他们学会学习了、能力增强了、进步了,我们就会真正快乐起来,体悟到写课给自己带来的内心愉悦。写课是一件乐事,焦虑也便随之逐步消失。我们应该用内心快乐消除焦虑。

其四,写课要克服无助感,学会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写课写什么?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前文所述,写课就是记录,但记录不只是教学过程的回忆,不只是教学实录,不只是教学的复盘,而是在教学的复盘中回望、审视、反思,还要提出新的改课设想。

对此,贲友林有很好的概括:我常用的模式是纪实’+思考。纪实,就是真实地记录我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记录时不加工,不修饰,你做了什么,就写下什么;想了什么,就写下什么,不掩饰,不遮蔽。他写的教学手记一般是不公开的,他说,假若公开,那么带来的无形压力会掩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他说不能担心他人的目光’”,因而保留了自己的第一想法。这既是写作技巧,也是写作的秘钥

其五,写课要克服浅表化,提升准确性和深刻性。

如果写课只是一般的回忆与叙述,没有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停留于表象的描述,这对自己专业提升没有多大好处。写课要从表层走向深处。

首先要客观,将自己作为专家和评课者,将自己搁置一边,无我才会客观、真实。

其次要准确,要找到自己这堂课的亮点,还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最大问题和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贲友林说的不掩饰、不修饰。

再次要在理论上加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并与课改理念、课程标准相对照,与时代要求相呼应,有些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从想法到见解,从见解到观点,从观点到主张,这是理性思考的进路。

做到以上三点,写课便有了一定深度,有深度的写课才会成为自己专业发展最好的朋友,才会让课既生动又深刻。

这些感受整合起来就会真正克服学科的畏惧感,才会有进步感、成长感和成就感。这是一个的过程,其实是个扎实的研究过程,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教学的智者。

转载自《中国教师杂志》公众号



关闭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电话:0431-88499352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3059号  吉ICP备060029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