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审议。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与修订草案一审稿相比,二审稿进一步体现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纷纷发表审议意见和建议。
1 强教育
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教学目标是什么?二审稿对小学、初中、高中、普通高等学校分别明确了要求。这也是审议现场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
“二审稿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国防教育分别用了‘初步掌握、基本具备、具备较强的国防观念和技能’等表述,我觉得还是不够明确和具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袁誉柏说。
他建议:“由中央全民国防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有关部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的特点,研究制定全民国防教育成效评价标准,规范督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国防教育成效监督评价活动,推动国防教育真正落实落地。同时,也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国防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钟志华同样认为,要“更具体、有侧重”。钟志华建议:“小学应更侧重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的意识、爱国的精神,引导小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等;初中需要增加一些知识、一些理论,当然也包括进一步培育爱国精神和国防义务意识;高中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郝平认为,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完善了对学校国防教育体系的规定,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等进行了补充,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更加坚实完备的法律依据。
“高校要制定符合校情、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将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创新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大国防’思政课和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持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能力。”郝平建议。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小学教育集团仇湖校区学生体验武器装备。通过国防知识讲解、参观体验武器装备等方式,让学生们增强国防观念,厚植爱国情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周强 摄
2 强效果
如何让学校国防教育更有效?审议现场讨论热烈。
“香港正积极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开展各式各样的工作。”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黄冰芬介绍,香港已连续举办十七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让香港学生体验驻港部队的生活,学习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国防的认识。她还表示,清华大学排演的话剧《马兰花开》演绎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作出毕生贡献的事迹,已被改编为粤语,并安排了4场公开演出,邀请全港中小学生及家长共同观看。“我们会继续通过多种途径、不同形式,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国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黄冰芬说。
“当前国防教育的覆盖面、时代感和实效性还不够,教育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国防教育的形式还可以更多样化,比如组织观摩、博物馆展示等。”袁誉柏说。
全国人大代表吕建中建议,应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国防教育方法途径,更真实地展示国防现实。
“建议第二十七条加一句,鼓励学生作为义务解说员,并记录社会实践的分数。”全国人大代表梁代华说。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高一年级新生在参加军训。通过队列、方阵、站姿、军体拳等训练内容,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为新学期开学上好“第一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欧宗涛 摄
3 强军训
学生军训是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修订草案修改完善过程中,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反馈当地群众意见建议,学生军训比较受关注。例如,天津武警某部指导员和战士经常到学校开展军训,他们提出,军训不能仅局限在体能、队列等方面的训练,更要加入英雄故事、红色历史、历史上著名战役或军事教员个人光荣经历的讲述,增强国防教育的生动性。
二审稿完善了学生军事训练的组织实施、内容和目标,增加规定学生军事训练大纲的制定主体和实施要求,对军训提出加强军事技能训练、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增强组织纪律性等要求。
在前期调研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骆源也关注到学校军训的问题。“有的地方学校在筹划组织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够规范,往往导致聘请不到军事教员,军事训练落实不了。主要原因是对如何聘请、选派军事教员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一些学校对有关内部制度规定又不清楚、不掌握。”鉴于此,骆源建议在第三十五条增加“聘请和选派军事教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的表述,以便与相关内部制度机制相衔接,这样更有利于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