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讲课”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教师写文章、著书立说与成为有工匠精神的好教师并不矛盾。
诚然,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上好课、教好书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优秀教师乃至教育家不是靠打造的,也不是靠什么工程刻意培养的,而是自觉主动的成长起来的。当然,外界,包括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国近代历史上诸如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大家,并没有依靠什么“教育家培养工程”。他们当初也像“教书匠”一样,做着日常教学工作——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研究学生。但是他们也在做着一般教师没有做的工作——总结整理自己的教学心得,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提炼,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理论、“生活教育” 理论、“教学做”理论等;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养成教育思想、人本德育思想、导学教学思想、语文教学思想等。像这两位教育大家既能教好书又能写文章、著书立说的,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有好多。
毋庸讳言,中小学教师是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踏踏实实地钻研教育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增长自己教育教学的本领。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教师写文章、著书立说、参加论坛的重要性,因为两者并不矛盾,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执著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教师教书和育人也要如此。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需要许许多多的大国工匠,亟需已有的大国工匠带出一大批优秀工匠。教育同样如此。要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必定要求名师们把自己的经验、思想加以总结、提炼,写成文章、写成著作,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传授给近千万的教师,以大力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当下,各地中小学教学一线缺少的是上得好课、写得好文章的教师,应该鼓励教师既要当好教书匠,又要当教育家,既执著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上好课、教好书,同时也能总结、提炼自己的经验和思想,写成文章、写成著作,影响和带动千万教师成长,为教育强国作出贡献。
来源:蒲公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