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校园新闻>>正文

深悟专业之道,创新教育未来——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全体教师培训

时间:2025年07月12日 15:16    作者:    点击: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精神,落实《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吉林大学附属中学于 2025 7 8 日至 11 日,精心组织了以深悟专业之道,创新教育未来为主题的全体教师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学校统筹安排,特邀多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讲师团,以深刻洞见与鲜活案例为老师们传经送宝。旨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助力教师明确使命责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欧炜携党政领导班子亲临会场及全体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本次活动由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黄兴武主持。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黄兴武


燃灯筑梦,传递教育温情

——胡娜《燃灯筑梦,大爱无疆》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副书记  杨丽敏

78日下午,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杨丽敏主持了第一场专家讲座,并介绍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吉林省首届最美教师胡娜。胡娜老师以《燃灯筑梦,大爱无疆——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情怀》为题,分享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坚守与奉献。    

出身教育世家的她,受家族三代16位教师坚守初心的感召,接过育人接力棒,成为一名特岗教师。面对风沙水泥扬土路的艰苦环境,她不仅以博爱胸怀接纳现实落差,更始终牵挂着身边的贫困学生——不仅自己持续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还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助学行列,用点滴善举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希望的桥梁。                      在胡娜老师看来,教育者就是要用平凡的坚守,做不凡的事;让每一份热爱,都长出改变世界的力量。在这条爱的接力赛路上,她以身作则,将教育世家的责任与担当融入日常,既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也用温暖与善意把爱的光芒种进每个孩子的眼睛里。当屏幕上播放出这些鲜活的真实案例时,在场者无不热泪盈眶。这份跨越血缘的守护、超越地域的付出,不仅诠释了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的深意,更彰显了教育者以大爱之心托举未来、以赤子之情回报社会的崇高追求。

胸怀大我,担当强国使命

——于平《以大我之心,担教育强国使命》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胡延明

 79日上午,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胡延明主持了第二场专家讲座。本次讲座以大我之心与教育强国使命为核心主题,于平教授结合亲身经历,深情讲述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的铿锵誓言。     

     黄大年生前曾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部首任部长等职,既是人民教育家,亦是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无论是科研领域勇闯无人区的攻坚克难,还是教育园地深耕不辍的辛勤耕耘,都生动诠释着一个深刻命题:教育者的使命,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是精神的摆渡人——以高尚人格为灯,照亮学生的心灵原野;以家国情怀为帆,指引学子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最终培养出既具备国际视野、又深植家国情怀的出得去更回得来的报国栋梁。       在于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爱你,中国!”不再是一句抽象的抒情,而是化作每一次伏案攻关的背影、每一堂课上滚烫的嘱托,在具体而微的事迹中变得触手可及,成为在场每一位教育者心中沉甸甸的责任与滚烫的信念。

反思实践,深耕教学沃土

——王姣姣《以研究的方式走进教育教学》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李林

710日上午,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李林主持了第三场讲座,并热情介绍了王姣姣教授。王姣姣教授以《以研究的方式走进教育教学》为题展开分享,为在场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她先是以琼斯先生执教三十年却始终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的故事为例,直指机械重复工作对教育活力的消解,强调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保持敏锐的反思意识,避免陷入经验主义的窠臼。随后,她又讲述了于漪老师即便深耕教坛多年,仍始终保持旺盛学习热情、持续精进教学的经历,以此阐明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创新的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王姣姣教授还分享了多种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为老师们破解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提供了思路,鼓励大家在持续研究与探索中,凝练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与教育思想。      

在这场充满思辨与智慧的分享中,老师们专注聆听、详细记录,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生命力,正源于师者对教学的敬畏之心与研究之力——唯有拒绝僵化、拥抱变化,以研究者的姿态扎根课堂,才能让教育始终保持鲜活的温度与生长的力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深远价值。

启人心智,辨析教育哲理

——于伟《思想的力量——中小学名师的教育理论著作研读》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  姚悦

 710日下午的培训中,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姚悦主持了第四场讲座。在她充满激情的介绍与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于伟教授沉稳开篇,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深入阐释了为什么要学点教育理论这一核心问题。

于伟教授指出,学生与教师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往往存在显著差异,而优质教学的关键在于深入浅出”——唯有教师自身吃透学科知识的本质与逻辑,才能将复杂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真正搭建起知识传递的桥梁。同时,他强调教育绝非单向输出的机械过程,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跳出单一视角,从多元维度思考学生成长的培养路径,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兼顾思维的启迪与人格的塑造。此外,于伟教授还分享了多位教育教学大师的思想精髓及经典著作,让在场者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深刻感受到教育智慧穿越时空的深远影响力。

老师们专注聆听,在这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分享中深受启发:教育理论并非束之高阁的抽象概念,而是照亮教学实践的思想灯塔——它能帮助教师突破经验的局限,以更科学的认知理解教育本质、洞察学生成长规律,最终实现从经验型教学智慧型教育的跨越,让每一份教育付出都更具方向感与生命力。


本次培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以深耕实践的生命体验为笔,为在场教师铺展开教育的多维图景。这不仅是一次赋能成长的生动实践,更成为一场穿透经验壁垒、点亮专业认知的深度启蒙。

参训教师在聆听中,既触摸到教育本质的共通内核,也洞悉了不同领域智慧与教育实践的连接密码——从不同思维中习得打破学科边界的融合之道,从生命叙事里领悟唤醒成长自觉的育人艺术,更在理念碰撞中构建起对"专业"的立体认知:它既是扎实的学科功底,是敏锐的育人洞察,更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这份认知的升华,让"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开发灵性"的核心理念有了更丰盈的实践注解。未来,我校全体教师将带着这场培训赋予的专业感悟,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情怀担当"的精神,把习得的智慧转化为因材施教的本领,让深度领悟的教育规律成为点亮成长的星火,在"本源教育"的沃土上,为培养时代新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书写更富专业厚度与育人温度的篇章。


 

关闭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电话:0431-88499352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3059号  吉ICP备06002985号-1